劉小謙的級任老師通知小咪說她要代表班上參加閩南語演講比賽,
本來以為她不會講台語,叫她唸了一段文章之後才發現,
一年級的她這樣的程度算不錯,所以她就突然被派出去比賽了。
剛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,我以為演講題目會是故事之類的,
還自作聰明的建議可以講些台灣民間故事,像是林投姐,
小咪卻說現在劉小謙的妹妹頭+翻白眼像極了鬼娃娃花子,
扮她可能勝算高一點。
劉小謙的閩南語其實是我爸特地訓練的,大約是在她3歲的時候開始教她,
不過當時她的國語已經說得很溜,也表達的很好,
所以剛接觸聽不懂的新語言有很大的排斥,
我爸就利用生活上的詞彙慢慢的一點一滴教會她。
當時年紀還小的她就懂得跟老人(我阿嬤)說話要講台語,
跟我爸媽說話習慣講國語,跟我們說話有時還會烙點英文。
昨天晚上小咪打來要劉小謙把老師為她準備的講稿唸一次給我聽,
本來是要我教她演講時語氣的抑揚頓挫,
但我發現老師寫的演講稿非常生硬,
以國語思考的邏輯寫出來的講稿彆扭又繞口,
連我念起來都十分吃力,更何況是一個才一年級的小朋友。
(建議老師應該多看民視或三立的本土劇,這樣台語能力會好一點)
致電詢問老師之後,她表示因為比賽有時間限制,
而且校內比賽的優勝還要代表參加校外明新書院的閩南語演講比賽,
也可能是這樣,老師才故意寫出這麼文謅謅的文稿吧!
而且老師還故意在講稿中加入了大家都沒聽過的傳統說法,
像是口罩,捷運車廂的廣播說它是「嘴ㄤ」,
但老師說更古早的說法是「牛嘴籠阿」;(這讓我想到防止小狗亂叫戴的口罩)
寬闊的台語竟然是「誇盟洞寺」,我看連我阿爸都沒聽過;
不過黃澄澄叫做「黃任任」竟然連林老師都知道。
不過我覺得閩南語是地方方言,它的文化跟精華都在於生活化的經驗,
這樣的比賽應該是要展現閩南語的優美及傳統方言的趣味,
所以自然、白話的內容才是主要被呈現的部分,
而不是硬把一篇國語講稿翻成閩南語來背誦。
縱使我對這篇講稿有再大的意見,劉小謙還是得遵照老師的指示背完它,
(這就是初級教育老師的權威呀!)
所以我能幫忙的就是把文稿的內容錄音下來,好讓他可以在家邊聽邊練習。
來聽聽看我唸的台語吧!這可是有濃濃的中部腔調喔!